“少吃点糖,小心长蛀牙!”这是家长们最常对小孩说的一句话,不过确实如此,蛀牙主要就是由于糖类溶解破坏了牙齿而产生的。而蛀牙只是一个俗称,学术上叫做“龋齿” 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: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,35~44岁中年人群中,这一比例上升到88.1%,而65~74岁老年的患龋率则高达98.4%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肿瘤、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。和后两种疾病一样,龋齿也具有预防效果好、早期治疗痛苦小、损伤小、花钱少的特点。? 医学上来看,龋齿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 龋病是含糖食物(特别是蔗糖)进入口腔后,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的作用,发酵产酸,这些酸(主要是乳酸)从压面结构薄弱的地方侵入,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重要条件: ①致龋菌; ②细菌进行代谢活动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——糖类; ③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——牙菌斑,牙菌斑使细菌发酵糖产生的酸能在牙面达到一定的浓度(在临界pH以下); ④易感的牙。 龋齿的定义上来讲就是以牙体被蛀蚀,逐渐毁坏而成龋洞为主要表现的牙病。 龋病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病,许多人并不重视它,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不重视从而导致问题更加严重。况且还有这样一句俗语:牙疼不是病,痛起来不要命。这就是龋病真实的写照,所以当牙疼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,积极就医,找出病因接受治疗。
相关阅读